李开复跟创业者的分享《用现实检验理想》

以下这些是25学堂摘自李开复微信上的一些经典博文。阅读之后学到了很多好的创业方法。给我们年轻人创业指出了一些不足和注意的素质。

财经网记者 谢丽容报道说:

0

李开复以一种绅士的姿态,走进了一个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办公室。从他的座位穿过逼仄的玻璃窗,可以看到远处“新东方”几个大字。新东方的创业故事已被拍成电影供世人传唱,而李的创新工场才刚刚开了个头。

坐在李的对面,中间隔着一见方的桌子,背后便是摆在墙角的一台空气净化器,几盆培育得并不太好的绿植。这个属于他的简陋办公室,以质朴的精神致敬他的事业。

手握5亿美元基金,投资了50多个创业团队,布着局移动互联网,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13个小时。

从戴着光环的明星职业经理人,到卷起裤腿下地干活的创业者,李开复一路匆匆走来,却依旧不失温和儒雅风范。他总是微笑着对每一个人,哪怕对方已觉察到气氛的尴尬,但那份笑容依旧挂在他的脸上,或许这是一种掩饰,但也可能是其内心真实的反映。

在网络上,他是青年人的创业导师,关心青年人,温和真诚,和网友交流偷菜宝典、恋爱心得、人生态度。在家里,他是一个有点“西化”的父亲,用有限的时间和两个女儿一起发疯,做恶作剧,听女儿最喜欢的周杰伦,也给女儿介绍自己喜欢的老歌,甚至分享女儿的秘密。

他给人以理想的表象,却在现实中找到生存的法则。目前,创新工场已提前了四年半的时间,给其基金的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伙人)一些返利。同时,在其简短的4年企业史中,创新工场投资的50个项目中,超过20个拿到A轮,1个进入B轮,另外还有3家公司被新浪、百度、阿里巴巴等大公司并购。李预计,到年底,将有15个以上的公司开始盈利。在中国天使投资圈里,这一战绩已属耀眼。

李开复始终相信:“有用的创新将改变世界的细枝末节。”

 

李开复从“明星”到“天使”的转变

在创办创新工场之前,李开复已是一个成功者。他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辉煌的职场经历,理性从容的生活态度。

1995年成为苹果公司最年轻的副总裁,1998年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2005年帮助谷歌进入中国。再向前追溯,他是计算机技术天才。11岁从台湾到美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统计学方式打造第一个不指定语者语音识别系统,并在26岁时成为母校卡内基梅隆大学最年轻的助理教授。

2009年, 李开复决定自己当老板,转型做天使投资,却并未得到众人的认可。他的老朋友,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问他:“你快五十岁了,干点什么轻松的不好,再往后还有出来的机会吗?”

彼时,国内天使投资渐成潮起之势,40岁的雷军自己给自己投资,开始琢磨小米手机;周鸿祎只投了10个项目,但有一半正在接近成功;老顽童薛蛮子被称为“天使投资第一人”。相形之下,习惯拿着红酒谈合作,用Email和同事交流,游走在高端社交领域的李开复显然与本土草根气息浓重的天使投资有些不一样。

作风西化的李开复对《财经》记者说:“每天都和一些大企业的领导在饭桌上讨论怎么转型,怎么上市,怎么合并,跟各种官员结交、吃饭,生活一定很痛苦。”

李开复最终选择的道路是“早期投资+全方位项目孵化”。他认为,即使是优秀创业者,如果单打独斗,从零开始,进入A轮融资的概率也不过20%,但经过创新工场的孵化,这个概率可以大大提升,我们希望达到为50%。

创业者评价李开复的投资风格:他是最难被忽悠的一个投资人,要看数据、要做背景调查,要做系统分析。4年时间,李开复的团队看了不下5000个项目,最后投资50个,可谓“百里挑一”。

李开复对每一个入驻创新工场的创业团队都说过一句话:“希望你们能榨干我们的所有经验和资源。”

在创新工场为数不多的40人运营团队中,隐藏着十余位曾长期在各大型跨国公司任职的高级管理人士。投资团队中的合伙人汪华毕业于斯坦福,曾是Google中国战略发展总监;首席运营官是曾经Google 中国的运营总监陶宁,毕业于耶鲁大学;首席架构师、人力资源副总裁、BD副总裁、总法务官等也都是来自跨国公司或者一流企业的高管……

明星阵容的“天使团队”指导草根创业者,怎么做产品架构?怎么招聘合适的员工?遇到官司怎么办?怎么寻找融资?甚至怎么注册公司。

点点网创始人许朝军入驻创新工场之后,三个月就做出了产品。新品面市的第二个月,就出现了5家竞争对手。许朝军庆幸,“就像小朋友去打栆,第一个去摇的,肯定是大红枣,后来的人只能拿着杆子去打青的、小的栆了”。

熟悉李开复的人普遍评价,这是个极聪明、勤奋的人。从明星职业经理人转为天使投资人之后,他的勤奋愈发凸显。

他一天的工作通常从5点多起床就开始了,给各项目负责人写各种关于产品、推广建议的长邮件。一位创业者形容李开复的细心和耐心——他有时候像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有时候又变成PR,有的时候还常常提交用户体验报告,告诉对方哪个功能不好用,那个地方需要改进。

他准时在9点之前出现在办公室,开项目董事会、和项目负责人一对一、帮助创业者招聘或介绍人、帮助创业者策划业务或计划融资、见新的创业者、内部战略和投资会议、创新工场对外活动、融资和投资人沟通、学习新技术产品、体验投资的产品、研究国内外新趋势产品。同时,还要随时更新微博和知乎等社交媒体信息。

李开复的女儿曾经问他:爸爸,你什么时候休息?李开复说:2月30号。创新工场旗下知乎创始人黄继新曾惊叹,“开复简直不需要休息,他一天里做的事情,几乎需要我两天才做得完!”

他性格温和,善于处理复杂关系,但对一个天使投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可以在关键时刻引导对方做出正确的选择。

2010年初,创新工场第一批投资的项目——豌豆荚创业团队,遭遇用户增长危机,并对选择安卓作为方向产生了动摇,欲重回塞班。但李开复坚持安卓大方向,并想尽一切办法说服该团队。最后,豌豆荚坚持下来了。

相同的案例亦出现在许朝军身上。2012年夏天,许朝军的点点网发展陷入了停滞状态,此前,李开复曾帮助其获得了一笔1000万美元的融资。“选社交方向对了,但不选移动端是错误的。”李陆续给出了很多建设性建议。很快,啪啪的用户量就超过了1000万。现在李开复称:“许朝军已经度过创业的第一阶段,他现在要考虑的,是怎么赚钱了。”

在别人等着看“天使”笑话的时候,李开复已获得了一批创业者拥趸。但好的结果往往历经磨难。

李开复在创新工场中教会创业者要在现实中不断修正

创业第一年,外界对李开复提出的投资模式存在一定的质疑,很多创业者也都在观望。曾有互联网大佬认为:“没有创业经验的李开复,凭什么来指导创业者?”在投资款尚未到帐之前,甚至所有开销都是李开复从个人账户中提取现金来支付。入住清华科技园的第一个月,李开复最长说得一句话:“什么时候优秀的创业者们能坐满我们的办公室?”或许,这是艰难的一年。

创新工场四个创始人之一的王肇辉对《财经》记者说,创业初期的李开复努力完成从职业经理人到一个创业者的角色转变,用个人名气、20多年的行业人脉,为创新工场打基础、为投资的项目做桥梁。

李开复在社交媒体上的优势一直是有目共睹,而期间他也改变了过去在外企的高端社交方式,可以与互联网上各类人群交流互动。有一次,王肇辉带网络红人作业本走进李开复的办公室:“两人第一次见面时气场还有有点怪,作业本扎着辫子,带着发卡,一脸胡子拉碴,脚踩人字拖,像一个混混一样走进了李开复的办公室。开复第一眼都有点傻了,这跟他过去交往的人完全不一样。”此后,李开复和作业本却成了微博上惺惺相惜的好微友。作业本说,李开复这个人虽然絮絮叨叨,但是与人为善。

为了推广创新工场孵化的一个唱歌软件,李开复还曾亲自带团队去拜访汪峰等歌手;他还在啪啪上讲相声、模仿外国人。“我一开始还尝试去阻止开复,从公司的角度考虑有点损失形象了。”王肇辉说,“谁能想象5年前的开复会这么做呢?为了更好的帮助创业者,他真的放下身段了。”光环褪去,他必须接地气。

同时被残酷现实改变的,还有天使投资模式。创业之初,李开复规划的只有种子和天使投资,按照惯例,创新工场与投资人普遍约定了8+N的回报方式,这意味着,投资人至少在8年后才能拿到回报。他曾多次表示,“早期投资+全方位创业孵化+导师指导”方式能为他带来很多“非物质层面”上的成就感,但这被很多投资人认为是又慢、又累、又苦的方式。

创新工场及投资的团队工友总数已经超过3000人,而仅仅创新工场团队40多人及北京、上海场地一年的运维费用接近上亿元,每年的投资金额则在数亿元。王肇辉说,开复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怎么用有限的钱去养这么一个团队。

外人无法探明其走过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最终的结果是,他和团队一起调整了商业模式,将创新工场发展基金的投资阶段向后期延展,种子期、天使轮和A轮项目并重。由于选择了领投而非跟投的角色,创新工场需要花更多的心血、匹配更多的资源和时间给创业者。

新的投资策略实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基金去年进入了乐视网新成立的智能电视子公司——乐视致新,如今该公司借助超级电视的推出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资项目。

这种商业模式意味着创新工场能为投资人带来更大的价值,为创业者提供更稳定的资金来源,而对李开复而言,尽管他在身体里留存了一份“小飞侠”的天真,但为了理想还是向现实低了头,成为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李开复今年做了一个重要决策:首次向投资人分红。提前四年半分红,对于温吞的李开复来说,更像是要给投资者和创业者足够的信心:李开复不是只活在云端。

“在创业导师和投资人的身份中,或许李开复已经被媒体和公众定位成前者,但在投资者眼中,后者显然更现实”。一位李开复熟识的天使投资人说。但李开复总是正襟危坐,又恰如其分地隐去了这段堪称艰苦的创业史。

2011年,创新工场便渐入佳境。是年,李开复一口气投了二十多个项目。创新工场内部人回忆,几个合伙人需要分成好几个组,分头接待创业者,一天要看几十个项目。

创新工场豪华的投资人名单上,赫然印有硅谷教父Ron Conway、Yuri Milner、柳传志、郭台铭、俞敏洪、杨致远、徐小平等一众名人,而硅谷银行SVB、IDG、红杉资本、贝塔斯曼、摩托罗拉、腾讯等著名机构亦名列其中。

这些投资人或机构熟悉移动互联网产业,其中多人是李开复的莫逆之交,不短视也不势利。例如,徐小平曾在2005年李开复与微软的官司中,远赴重洋,挺身而出,为其做人格证明。

 

借鉴硅谷创业模式,创立“反”颠覆的迭代创新者

在现实的“唆使”下,出身苹果公司的李开复认为颠覆式创新很难出现。他创造了一个新词——迭代创新:首先针对一小批用户,做出一个产品的雏形,然后慢慢地去滚动发展,增加或整合更多的产品功能。功能及用户越来越多,逐渐就形成了生态圈。

李开复称,Facebook、微信就是这种迭代式创新产品研发方式成功的最佳案例。

这多少有些意外,本应富有极客精神的李开复却给了最现实的创新答案。这可能是丛林法则的最佳战斗方式,亦或是其能力所不及的委曲求全。他认为,像苹果、谷歌那样两年便冒出一个“吓人一跳”的创新产品,不符合移动互联网的特性。毕竟几十年才涌现一个Tesla。

李开复对创新工场设想了“三个幸运”:如果极端幸运,也许能够培养一个走向世界的国际品牌;如果非常幸运,也许创新工场能够创造一个领跑中国的高科技公司;就算是没有那么幸运,但亦要创造一些有价值的公司,做出一些对用户有一定意义的产品,培养一批有创业能力的青年。

他确实已拥有最底层的幸运——五十多个孵化项目及创始人:豌豆荚及创始人王俊煜,友盟及创始人蒋凡,应用汇及CEO罗川,点心及CEO张磊,点点网及CEO许朝军,安全宝及CEO马杰,等等。他们均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小有名气。

不过,时至今日,创新工场需要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啪啪曾被视为希望,但这相对于微信来说,其在移动社交领域的地位尚稍显不足。李开复承认,啪啪并不是一个颠覆式创新的社交应用,而是Path与点点网语音社区的综合体,但啪啪具备继续成长的元素。社交领域不会一家独大,还有空间留给啪啪。

李的逻辑是:“先向市场推出极简的原型产品,以最小的成本和有效的方式验证产品是否符合用户需求,然后再结合需求,迅速添加组件。”这亦是基于迭代创新的思路。如果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最好能“快速而廉价地失败”。

在整个创新工场内部,这种试错和快速改进的产品研发思路,正在成为主流。李开复在SGI(硅谷图形公司)负责多媒体研发业务时,由于一味沉迷于炫而酷的3D浏览器技术,忽视了用户需求,而被迫出售自己的部门,并导致100多个员工失业。他亦因此陷入抑郁情绪,最后不得不接受心理辅导。

从理论上说,这种迭代创新可以避免上述“技术主导”的错误,符合产品应根据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进行调整的需求。但在实际执行中,李开复如何平衡投资人与创业团队之间的利益关系,确实不易。

王肇辉称,在实际运营中,他们发现,创业者面对投资人,常常担心产品的方向和功能被投资人绑架,造成资金和产品的两败俱伤。“而在创新工场我们只是创业团队的小股东(平均占股17%左右),把充分的自主权、决定权留给创业者自己,我们创新工场更多的是一种建议权。”

但在创新工场的创业者往往会形成两种极端:一类创业团队潇洒自由、不受干涉,另一类则依赖性过强。李开复讲了一个创业团队CEO的故事:“无论大事小情,都来找我批准,创始人变成了职业经理人。开会的时候,他更多是在扮演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角色,让你听到一些好听的,而不是发生了多少错误,要怎么去改正。”

应该用什么样的机制去管理如此众多的草根创业团队?天使投资回报期长、失败率高,李开复初步把创新工场做成一个能赚钱的公司,已属难得,但如果他的目标锁定在更高层级时,其管理智慧、战略眼光,则显得尤其重要。

从去年开始,创新工场开始布局移动游戏。“游戏会是移动应用里最赚钱的.”李开复很有自信,他透露,创新工场投资的一些还未对外公布的游戏项目,其实已经开始盈利。

最近,李开复和他的团队重点瞄准主流用户移动应用、娱乐移动应用、O2O和企业级移动应用类的项目。他说,这些领域,也很有可能产生明星应用。但它们能不能成为领跑中国的高科技公司,能不能享誉全球?他能做到“最幸运”吗?

抢到起跑点的李开复,还需要实现理想的加速度。

谢谢大家用心来品尝!欢迎大家留言互动!

每天更新,
全站高品质素材免费下载!